小兒發育不良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          生長發育是形體的增長和功能的發育,循著一定規律持續進行,直至長為成人。各個年齡階段有其不同的特點,正常的生長發育是健康的表現,生長遲緩則為病態的發育不良。成長發育期最快速的是新生兒出生到一週歲的嬰兒期,以及青春發育期;青春期的成長是兒童發育到大人最重要的階段,從十歲左右即開始,一直到十六、十七歲左右,生長板骨骺癒合,發育成長即止。成長發育因人而異,女孩會比男孩提早發育;對於成長期發育不良,常見成因有先天性遺傳疾病,如遺傳性生長激素缺乏症、先天性甲狀腺低下或唐氏綜合徵等。後天因素常因營養、運動、睡眠、疾病等影響。食少不香、脾胃消化吸收差,易營養不良;運動少、睡眠不足則生長激素分泌不足,生長發育均受影響。有報告指出兒童的生長發育以5月份時最快,而古人的觀點則於農曆白露入秋適宜轉骨;四季中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的規律,都是調理的好時機,但最重要的是依時令氣候與性別及個人寒熱虛實之體質調理最適宜。


   中醫學認為,腎為先天之本,腎主骨、藏精,精生髓、髓居骨中,主發育與生殖;人的生長發育與腎有密切關係;骨骼的生長、發育與修復,均賴腎精的滋養;腎精充足,則骨髓完盈,骨骼充實健壯。肝主筋、藏血,筋的活動須有血的滋養,如果肝血不足,筋得不到肝血的滋養,則易出現手足拘攣無力。脾胃為後天之本,主導人體的消化吸收與氣血循環,脾胃健則可增強營養的消化吸收,有益於生長的發育;所以發育不良的男孩可著重補腎益精氣,女孩可從調肝補血著手,並加強健脾益胃的功能。然而常見過敏體質的小孩,如鼻過敏易有胸悶、呼吸不暢、眼酸澀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疲倦嗜睡,生長受限;另外,椎體側彎亦常見發育不良,所以臨床上須從患者體徵作結合診治。


   臨床表現症狀為發育遲緩,身材瘦弱矮小,性器官及第二性徵發育不良,容易焦慮急躁,疲倦乏力,納差消化不良,抑鬱失眠,女生行經腹痛等症狀。女孩在初經前後,男孩在變聲時,其第二性徵均有發育的跡象。一般而言,若女孩13歲,男孩14歲左右,青春期未發育則為遲緩性青春期發育,須及早作檢查並治療。     


中醫調理發育不良,學齡前的兒童應以開胃健脾固肺為主,以提升免疫力、加強腸胃吸收功能;青春期則著重健脾補腎、疏肝調氣血為主,一般可從健脾益胃、補腎強筋骨、疏肝解鬱分證調理。


一、脾胃虛弱型:


主證:明顯瘦弱矮小,面色萎黃蒼白,嗜食零嘴,咬手指甲,精神萎靡倦怠乏力,生長發育較遲,大便稀軟,舌質淡、脈細無力。


治方:蔘苓白术散加減,益氣健脾胃。


二、肺腎兩虛型:


主證:形體消瘦、喘咳不休、體虛氣短、汗多怕冷、身材較矮小、女孩月經不調、男孩遺精、苔淡少苔、脈沉細無力。


治方:六味地黃丸合補中益氣湯加減;益肺理氣、補腎壯骨。


三、肝氣鬱結型:


主證:精神抑鬱,多慮煩躁失眠,頭暈目眩,疲倦乏力,胸悶短氣,食慾減退,舌質淡紅,脈弦細。


治方:加味逍遙散合行氣散加減。疏肝理氣解鬱。


      針灸穴道保健,取穴:胃經足三里、脾經三陰交、腎經湧泉穴作刺激,調胃健脾、促進成長發育,並於背部作揑脊手法以增強免疫力。


日常保健:平時持續漸進式1~2小時適量運動,如:籃球、游泳最佳;不偏食或暴飲暴食,少吃冰涼含糖甜食或飲料;早睡且熟睡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增加;著重姿態、保持平直勿駝背,挺胸縮腹強腰;強化肺、胃功能,預防疾病的發生並避免運動傷害。


各年齡層可由醫師依據個人體質調配,如四神湯、八珍湯或杞菊地黃丸等,健脾胃、調肝補腎的藥膳,以助成長發育。臨床上對於轉骨方之使用時機,男女有別,以青春期第二性徵出現時服用最適宜;男生著重補腎益精氣,女孩須調肝補血,並加強健脾益胃消導的功能。補腎氣的藥物,如杜仲、續斷、骨碎補、冬蟲夏草、枸杞、菟絲子、肉蓯蓉等;補血養血藥,如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、紅棗、丹參等;健脾胃藥如:山藥、蓮子、芡實、薏仁、黨參、茯苓、白朮等,均可加入適量九層塔或狗尾草燉煮。